古人把茶列入俗七件事中并非謬誤,茶雖然不像米那樣被人類一日三餐而食,但茶的食用價值不可忽視,而且茶葉富含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(yǎng),從而形成米的重要補充,為人類所不可缺少。
我國的春秋開始,已將茶葉作為一種蔬菜來食用,稱為"菜食"."嬰相齊景公時,食脫栗之飯……茗(茶)菜而已".魏晉時,人們把茶葉搗碎,加入米油鹽,煮作"茶粥"食之,吳人采其茶葉煮粥,稱為"茗粥".將菜葉作為"菜食"的遺風,一直流傳至今,如現(xiàn)在北方統(tǒng)傳小吃八寶油茶湯即是,它將黃豆、花生米、核桃、糯米、粉絲、豆腐等分別用茶油炸過,分放碗內,再盛入茶湯,就成了芳香四溢,美味可口的八寶油茶湯了。
宋朝的時候,人們仍然把茶和米一樣作食物。在湖南流傳一種"擂茶",就是食用的。人們把生茶、生姜、生米,再加入一些佐料,放入山楂木作的擂缽中,用擂茶棍慢慢搗成糊狀,加水煮沸就成了擂茶,人們把它叫作"三生湯".三生湯具有充饑的功效,所以人們把它作為一種食品。茶為什么和米作在一起,而成為食品,就是因為茶具有食用價值,茶在擂茶中大約是以蔬菜和藥物兩種"身份"加入的,可見它的重要。
可見,在中國古代一段相當長的時間,茶不僅作為一種藥品飲用,而且作為一種食品食用,人們象從米中一樣從茶中攝取營養(yǎng)維持生命,只是隨著歷史的發(fā)展,供人們攝取營養(yǎng)的食品越來越多,茶葉的食用價值被逐漸淡化,而飲用的價值越來越被突顯出來。
然而,既使是現(xiàn)代,以茶為主烹制的"茶菜",以及由這些"茶菜"組成的"茶宴",仍然流傳和盛行,成為飲食界獨具特色的一道風景。如今的茶館茶樓、酒樓飯店,紛紛將茶葉入肴作為"茶菜",組成"茶宴",令人大開眼界,饞涎俗滴,如杭州龍井茶風味的"龍井蝦仁",蘇州碧螺春茶風味的"碧螺春銀魚",福建的"鐵觀音燉鴨",湖北的"香片(花茶)蒸魚"等等,上海、廣州、云南的"茶宴",更是亮麗的宴中大餐,膾灸人口,享譽中外。
"夫茶之為用,等于米鹽,不可一日或無",北宋名相王安石的這句話絕非虛言,茶的食用價值的確猶如米鹽。
|